【书评】关于爱——《先秦诸子》㈢

2 儒墨之争

2.1 墨家主要思想主张及其思想成因

先说成因,孔夫子的言论虽然没能感动各个国家的主君,却在潜移默化间影响了些许士大夫和百姓,让战乱中的人们重新找到“爱”。然而这种小火慢熬的“改革”不适用于战火纷飞的年代,于是墨家学说出现了。子墨子是个狭隘的功利主义者,易先生说。墨子书中的片名都是以“非”字开头。⑦子墨子是一个战时典型的激进派,墨家学说的优点也仅在于适合战争。


墨家主张“兼爱”,“君权至上”,“信鬼神不信天命”,看起来就像是为了反对儒家学说而特意建立起的相反思想。其实不然,子墨子与孟子舆很多言论与性格方面都透露着相似,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兼爱中》)孟子被后人誉为“雄辩”,而墨子“善辩”。他们都为君主服务,为百姓谋福,这便是儒家与墨家在当时能挺立的原因。


2.2 相对于儒家的一些思想 墨家有过之而无不及

孔夫子于子墨子相当于两个时代的人了。春秋时各路诸侯“挟天子以令诸侯”,还没有完全“礼崩乐坏”,而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国君撕开伪善的面具,战火不断,一味侵略,一味被侵略。社会更加动荡。


孔夫子构想了一个人与人和睦相爱的理想社会,而墨子幻想了一个完全不可能实现的社会。人又不是机器,会有自己的偏爱,会有一定的自私。天下的格局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定律,但人与人之间不会。


“他们是赵军,是敌人,那不是人吗?敌人来杀我的时候,来不及去思考,杀了他,我不知道应不应该。但是因为仇恨去杀人,就是不应该。”⑧在墨家学者的眼中,今日是赵国发动不义战争,我就帮梁国守城;明日若是梁国发动不义战争,我便去帮赵国守城。只要天下有不义的战争,我就会动用我的智慧去阻止。像个侠客,却不食江湖的恩恩怨怨。


2.3 脱离墨子言论以外的一些思考

墨家的言论今天的人们看来部分有些荒谬,逻辑似乎也上下句不搭。而在那个时候,他出口成章一句接一句的言论却收获了一大批追随者。


为什么呢?墨子“善辩”,他强有力的口才将他的听众深深地代入其中,跟着他的思维走,从而认为他的话有理有据,同样的迷惑性言论也体现在孟子这儿,例如: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


先讲人如何改正错误如何被人理解,又突然转到一个国家如何会亡,通过两句没有多大关联的话得到结论。祸患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其实仔细品上下句之间关联并不大。说是讲人与国,国却只有一句话描述。


再例如我前些天看到篇文章《一条“杀人鲸”的悲惨一生》⑨,看完文章我沉浸在作者对其的惋惜情绪里,过了好些时间才蓦地发现,这是一条背负了三条人命的残忍杀人鲸呀,为什么这么多人去同情他呢?

 
评论
热度(62)
  1. 共3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dt.soledad|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