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劝学”新说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学和思相结合才是古往今来的学习法。


古人设科举背五经,并不是单单的考贡员的背诵准确率,更非考察贡员的文采与文学功底。宋野史曾记载:“科举考试,先策论,后诗赋。以策论观其大要,诗赋观其全才。以大要定其去留,以全才定其等级。”也就是说一个把经书背得滚瓜烂熟词,词藻极其华美的贡员,到最后连个九品芝麻官都做不了。他“饱读”先贤智慧的结晶,却不懂得运用,更不懂得适应当下融会贯通。这样学了却不思考的人,成不了气候。


“学而不思”在古时候只是中不了榜,而在现在却是万万不可的。我曾经一度以为自己记忆力好,背单词快,在默写前顺一眼就不会错得太难看。读了很多年的英文报,跟很多单词混了眼熟,我看着它们倍感亲切,我看着它们的中文却怎么也想不起。高中背《及时雨》我相比之前上心了些,扫一遍,认识的过不认识的重复背。后来默写卷发下来,看到一列中文顿时知识储备空白了,我背了,但背的很不走心。没有去思考怎么记。不思考,不找技巧背书是背不下来的。


“学而不思”,这个老生常谈的大道理,印在縠皱的黄页里,却如抓不住的那些身影的衣角般令我们这些后生可见不可及。


不可否认,有人做到了去思考,却盲目自大,不再学习。


空想、批评、不实践,让人很难不想到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夏尔·傅立叶,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之一。他早年从事过各种商业活动,从而深刻地意识到资本主义导致的贫富分化带来的商业欺诈“乐园”,长大后的他不断学习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知识,并借此发表言论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作品,再到后来他成为了一个彻彻底底的批评家。有人说,在傅立叶的著作中,几乎每一页都放射出对备受称颂的文明造成的贫困所作的讽刺和批判的火花。他是最会讽刺的批评家。他批评了资本主义一生却从未想过去学习如何解决问题,化幻想为现实,他不主张施行社会革命,而只是期待富人慷慨解囊。


相对于当今学者傅立叶起码能摆正自己的观点,只在学术差异上与人激烈辩论。可当今学者就不同了,自以为学富五车汗牛充栋,坚持着自己的谬论对对方进行诡辩。无话可说的时候,甚至是去人身攻击。“思”略有小成便不再“学”了。


“学而不思”让人迈不过成功那道坎儿;“思而不学”让刚过坎儿的人退守起点却不自知。且学且思,古往今来,不论中西,皆有道理。


我一天天明白自己的平凡,同时却一天一天更加深切地爱着这样的自己。只有平凡的人才会沉下心来“学”和“思”。


醒来觉得甚是爱平凡的自己。


(注:相信博学的你一定发现了最后两段改编自朱生豪先生的情话集。朱生豪先生一辈子干了两件事,翻译莎士比亚和给他的女神宋清如写情书。啧,甜。)

 
评论
热度(140)
  1. 共10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dt.soledad|Powered by LOFTER